這份聯合報告是在1996年一月由朱哈以及馬札.潘提凱能共同寫作完成。
他們的履歷摘要如下。
朱哈.潘提凱能 博士是芬蘭赫爾辛基大學(University of Helsinki)宗教研究系的系主任及教授;也是挪威的特羅姆瑟大學(University of Tromso)社會科學研究所的教授。1986年,他從圖爾庫大學(University of Turku)獲得博士學位後,於1972年受聘於赫爾辛基大學開設一門叫做宗教研究的新學科。他曾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及柏克萊分校、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明尼蘇達州大學明尼阿波利斯分校(Minnesota〔Minneapolis〕)、印第安那州大學伯明頓分校(Indiana〔Bloomington〕),以及羅馬沙皮安薩大學(Rome〔Sapienza〕)擔任客座教授,教導宗教研究、文化或社會人類學、民俗和斯堪地那維亞的研究。他曾是芬蘭在聯合國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代表,在芬蘭政府或政府部門的提名下,他也是好幾個不同的工作組織和委員會的成員與顧問。除了南美洲外,他曾在其他所有的洲區之間進行實地調查,也曾在60多個國家演講。在1994年,他接受特羅姆瑟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所宗教研究系的邀請,開始教授一門新學科。他著有超過20本書籍、350篇專題文章和10部影片,獲頒多項國際獎章和學位。1995年,他被任命為芬蘭科學院的院士。
馬札.潘提凱能理科碩士是坦皮爾市外國人辦公室的執行長(Executive Chief of the Foreigners’ Office of the City of Tampere.)。她拿到社會政策的學位後,目前在坦皮爾大學展開她的博士論文。她曾經是一位社工,如今負責自己在1989年設立的辦公室。她在坦皮爾大學和赫爾辛基大學(Universities of Tampere and Helsinki)擔任講師,是好幾個不同的專業團體與組織的會員,也是政府和委員會的顧問,專司的議題包括外國人、移民、難民、他們的社會問題、價值觀和宗教。她的出版品包括論文「文化是一把鑰匙(Culture is a Key)」(1994年),「芬蘭人的移出與移民的遷入(Finnish Emigration and Immigration)」(1995)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針對芬蘭境內外國人與難民的報告。1995年她在韓國首爾舉辦的國際教授會議中,主持一場「家庭的未來」討論。
繼續閱讀:http://www.scientologyreligion.org.tw/religious-expertises/the-church-of-scientology/page1.html
山達基教是一門應用性宗教,包括教育、戒毒、企業管理、婚姻、處理壓力、工作、藝術、溝通等等層面,山達基有解答並且有一條精確的道路一步步帶領一個人通往精神自由以及更高的生存境界。藉由學習這的內容,你將獲得實用的知識
2017年11月4日 星期六
2014年5月8日 星期四
我終於能夠看到"真相",對的資料就是有用!
最近生活中的壓抑力很顯然地大過於我的動力,讓我經常是進入冷漠無助的情緒等級。幸好,感覺要瀕臨死亡之際,心中馬上想到了"快樂"兩個字,但是有什麼東西是能夠讓我覺得快樂呢?沒錯,就是偉大的L. 羅恩 賀伯特先生的《快樂之道》讓我再次找回對生命的喜悅以及能夠存活下去的動力。昨天"深刻"地瞭解我再讀的內容時,我終於能夠看到"真相",對的資料就是有用!
Recently, Suppression power is clearly greater than my Dynamic of survival, which is the cause that always makes me in the Emotional tune of Apathy. Fortunately, "Happy" this word came into my mind when I felt like being dead in that moment, but what is that things that really makes me happy? THAT'S RIGHT!!! It's Our grand L. RON HUBBARD's 〝The Way To Happiness〞that makes me find out the pleasure of life and the Dynamic of being survive. Yesterday, I finally found what the "TRUTH" is while I was studying the contents WELL in this book. Correct data is always useful !
黃同學
2014年4月17日 星期四
世界首富的22種習慣與風格 | 轉貼
「世界首富的22種習慣與風格!」
引導語:一個人之所以能成功,
一個人之所以與眾不同,真的不是看他讀了多少書,
而是看他的性格、習慣、行為和內在驅動力,這往往決定一個人成就的大小。
1、訂目標,達目標
一個沒有目標的人,
就好比大海中航行的船隻沒有指南針的指引,永遠靠不了岸。
學會每年、每月、每週、每天給自己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目標,
並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實現,天天堅持著做,
一年後,三年後,五年後,
你將會積累一個大大的、成功的目標,並自己為之驕傲。
2、盡可能多的幫助他人
成功説明一個人,
需要有付出的心態,需要有愛心,
當然也需要有助人的能力。
社交的本質就是不斷用各種形式幫助其它人成功。
共用你的知識與資源、時間與精力、友情與關愛,
從而持續為他人提供價值,
一定要記得:幫助他人其實是在幫自己。
你將會獲得更多的快樂、友誼、朋友、關愛和寬容。
3、不停息地編織人際關係網
人際關係同樣是生產力,更是快樂的源泉。
因此,為了擁有更寬廣、更具層次的人際關係。
自己要給自己列人際關係打造計畫。
比如:領導圈、運動圈、音樂圈、時尚圈、管理圈、美食圈、旅遊圈等等,
各種不同的圈子裡都要有1-2個自己最知心、最瞭解、最和諧的朋友,
因此,不管你遇到什麼困難,要辦什麼事情,都有圈子裡的朋友能幫助你。
4、定期與朋友溝通
聯絡感情朋友不是在要利用他時,才想起。
因此,編織好自己的人際圈子,
並不斷擴大的同時,定期與自己圈子裡的朋友保持聯繫。
比如:常打打球,看電影,喝咖啡,吃飯,結伴旅行,溝通聊天,做有益的事情。
常來常往,朋友才會感情更深厚。
5、勇敢和自信
一個成功的人,一定是一個勇敢的人,自信的人。
具有勇敢和自信品格,
一定會使你在職場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創造神奇。
所以,要不斷修煉你的自信心和勇氣,
使自己在做事的時候,在創業的時候,更能把握機會,創造成功。
6、尊重他人
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沒有職務高低之別,
沒有錢多錢少之分,高低貴賤人格平等。
因此,一個時常能尊重他人的人,一定能贏得他人的尊重。
切記勿居高臨下,目中無人,
謙虛的心懷是人際的通行證。
7、凡事100%準備
成功是屬於有準備的人,
做任何事,見任何人之前,都要做足充分的準備。
準備好你的心態,準備好你的時間,
準備好你的精力,資料,知識,這樣你將會獲得更有準備的成功。
8、養成列清單習慣
對每天的工作,重要的事情,約見的客戶,
一定要按時間、輕重緩急順序列一個清單,
並在計畫的時間內去完成,養成做事有條理、專注、堅持的好習慣。
9、堅持每天看書30分鐘
書中自有黃金屋,堅持讀書,
讀精品書,並能靜下來思考,
不斷擴充知識面,提升見識,
做到每天點點滴滴積累,就會有朝一日獲得一日千里的長進。
10、學會分享做一個善分享的人
你的心得、才華、能力、經驗、感知、經濟、新聞、意識、激情都要及時向好朋友分享,
分享也是提升自己能力的一種成功法寶。
11、注重工作品質
做事情,幹工作不在於做到多少,更在於做有意義、有價值的工作。
因此,平常形成高品質的工作風格,
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實際等於在提升工作績效。
12、凡事及時跟進
對上司、朋友、同事、部屬、親友、家人交代過的事,
相互知曉過的人和事,都要保持及時跟進,
不能沒有下文,不了了之;
要給對方一個滿意交代和回復,才能獲得他人的信任。
因此,有效跟進也是必備的做事風格。
13、做人講誠信
做事講責任平時保持做人的誠信,
一言九鼎,兌現承諾,
對做不到的事也要告之朋友,並客觀說明理由。
做任何事都要負起責任,養成負責的習慣,別人同樣會對你負責。
14、每天運動一小時生命在於運動
每天做一小時有氧運動,
比如晨練,飯後慢跑,或打羽毛球等,
活動活動筋絡,舒松舒松骨頭,
使自己的精神更愉悅,身體更健康,
健康身體是革命的資本。
15、每天找一位某方面比自己更厲害的人交流學習
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師。
多與比自己某方面更厲害的學習、討教、溝通交流,
你將會獲得更多的資訊、能力和知識,從而使自己更富有才華。
16、養成每天朗頌10分鐘好習慣
提高語言流利度堅持朗頌,會提高自己語言流利程度
一種可以與任何人,在任何情況下都自信溝通的能力。
這是許多成功人士的共同特徵。
因此,每天給自己十分鐘,獲得更好的表達技能,
使自己在公眾場合有更自如的表達和溝通。
17、養成說真心話
做真實人好品格真誠是人際溝通的通行證,
打破沉默最好的方式就是說心裡話。
因此,確保自己做事憑良心,
講誠信;講真話,做實事,
這樣你會獲得更好的人際,更真誠的友誼,
別人見到你,同樣會回報給你真心和誠意。
18、保持傾聽好習慣成功人士
有著良好的溝通技能。
而溝通的技能不是在於你有多會說,
更要善聽。能聽懂對方的意圖,想法,目的。
這樣才能更好理解別人,才能被他人理解,才能達成和諧的溝通。
19、保持專注
專業成功的人都是專注的人,都是專業的人。
這世界上只有專家才是贏家。
簡單的事重複地做,就可能成為專家,
而重複的事能開心地做就更是專注的贏家。
保持專注,提升專業,做人生的贏家。
20、建立自己的品牌
產品要獲得消費者的認可必須靠卓越品牌。
一個人要獲得親朋好友,上司同事和部屬的認可同樣靠卓越個人品牌。
因此,個人品牌需要經營,良好的個人品牌樹立,
要讓自己每天必須做好四講:講誠信、講品格、講禮貌、講實話。
21、謙虛謹慎
不驕不躁滿招損,謙受益。
做人做事謙虛,會獲得更好資源,
更好理解,更好認同。
傲慢是一種病,
它會讓你忘記真正的朋友,忘記朋友的重要。
保持謙虛。
幫助其它人和你一起進步,甚至超過你都是謙虛的心懷。
22、每天保持愉悅平和心態
人有喜氣,臉上必有愉色,
愉色生宛容,宛容生和氣,和氣生財。
因此,先解決心情,才能做好事情。
好心態,好心情,才會有好人際,好友誼,好的前程。
2014年3月22日 星期六
沒有感動的能力,就沒有幸福 – 張小燕 | 轉貼
人在幸福的時候,幾乎都不會覺得自己幸福!
台灣這幾十年,除了幾個天災,沒有戰亂、沒有太大政局不穩,比起很多國家都好;
外國朋友來,都很喜歡台灣,覺得台灣好好玩,很方便又安全。
所有的好集中在這裡,所以才有「台灣奇蹟」,但我們卻不太惜福;
我們看自己都是問題,這樣怎麼會覺得幸福、快樂?
我常常想,我做節目,如果天天有人講「妳怎麼這樣做?」我不認為我做得下去。
我訪問過張曼娟,她說,「我常常在最幸福的時候,覺得最恐慌,因為我怕幸福一下子就不見了。」
這句話我印象深刻,
我想最可怕的是,你最幸福的時候,恐怕還不知道此時此刻可能是最幸福,還拚命抱怨。
很多人以為我得獎很幸福,但我從小就有個感覺,節目得獎可能就要走下坡了,
所以,我特別珍惜存在的每個時刻。
每一天,我只要進了我家車庫,走上樓,狗狗一舔我,打開電視,就很幸福了;
我看到好電影,也覺得很幸福,
這是我能幹這一行的優點,我很能感受每個人精心創作所要傳達的感受。
我一直覺得,能夠在心中有感動,是很重要的能力,沒有感動,就沒有幸福;
現在的孩子,要讓他們懂得感覺、感動、感觸,去touch,才會有幸福感。
我們不該不知福,這是人生很重要的功課;
人要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那為什麼不能在有的時候,就很珍惜?
當我先生告訴我他得癌症的時候,
我記得我看著窗外,腦子裡想到我的好日子沒有了,
因為要開始治療,就算醫好,也會害怕復發,永遠處在恐慌中。
我和我先生感情很好,他住院的時候,我四個月沒有走出台大,都住在醫院裡面;
他走了以後,我記得我走出醫院,朋友送我上車,
我說,「我要幹嘛?我回家幹嘛?」大家都哭了,我沒有掉眼淚,我哭不出來。
當時我媽非常不放心,所有的人都怕我發生什麼事情,
後來我想,我如果不好好過日子,最受傷的是對我最好的人;
我那時常常多想著別人,很快就回公司、做唱片,
接了「小燕有約」的節目,因為只有在電視上出現,大家才會覺得我沒有問題了。
我讓自己的生活回到軌道上,所以得到最大救贖的是我自己,
因為很多人在痛苦中走不出來,很難打開那個結。
現在覺得,想吃什麼就去吃什麼,想買雙小鞋就買雙小鞋,這都是小小的滿足和幸福。
前幾天,我和朋友就在app上,相約去永康街一日遊,
下午吃東西,買些小飾品,坐在咖啡館吃提拉米蘇,在街上看人,就覺得很幸福。
你說我不擔心錢嗎?唱片公司還在賠錢。
你覺得郭台銘不擔心錢嗎?他擔心的可能是以億計算的,
這樣看,他缺的錢不是我們能想像的。每個人需要錢的壓力和份量,
是不一樣的,最重要的是,要根據自己的能力,去找能讓你幸福的事情。
想幸福,就要有執行力,做一點是一點;
做,就有一分,光想不做,連一分都沒有。
自己的幸福自己找,不要抱怨為什麼不幸福、不快樂,沒有人該給你快樂,
你要付出,才會有成果。這好像很教條,但卻很真實。
繼續閱讀:天才的24個特質
2014年2月10日 星期一
香港最受歡迎節目主持人,給兒子的備忘錄 | 轉貼
我兒, 寫這備忘錄給你,基於三個原則:
- 人生福禍無常,誰也不知可以活多久,有些事情還是早一點說好。
- 我是你的父親,我不跟你說,沒有人會跟你說。
- 這備忘錄裡記載的,都是我經過慘痛失敗得來的體驗,可以為你的成長省回不少冤枉路。
以下,便是你在人生中要好好記住的事:
對你不好的人,你不要太介懷,
在你一生中,沒有人有義務要對你好,除了我和你媽媽。
至於那些對你好的人,你除了要珍惜、感恩外,
也請多防備一點,因為,每個人做每件事,
總有一個原因,他對你好,未必真的是因為喜歡你,
請你必須搞清楚,而不必太快將對方看作真朋友。
也請多防備一點,因為,每個人做每件事,
總有一個原因,他對你好,未必真的是因為喜歡你,
請你必須搞清楚,而不必太快將對方看作真朋友。
沒有人是不可代替,沒有東西是必須擁有。
看透了這一點,將來你身邊的人不再要你,
或許失去了世間上最愛的一切時,
也應該明白,這並不是甚麼大不了的事。
生命是短暫的,今日你還在浪費著生命,
明日會發覺生命已遠離你了。
因此,愈早珍惜生命,你享受生命的日子也愈多,
與其盼望長壽,倒不如早點享受。
明日會發覺生命已遠離你了。
因此,愈早珍惜生命,你享受生命的日子也愈多,
與其盼望長壽,倒不如早點享受。
世界上並沒有最愛這回事,愛情只是一種霎時的感覺,
而這感覺絕對會隨時日、心境而改變。
如果你的所謂最愛離開你,請耐心地等候一下,
讓時日慢慢沖洗,讓心靈慢慢沉澱,
你的苦就會慢慢淡化。
不要過分憧憬愛情的美,不要過分誇大失戀的悲。
而這感覺絕對會隨時日、心境而改變。
如果你的所謂最愛離開你,請耐心地等候一下,
讓時日慢慢沖洗,讓心靈慢慢沉澱,
你的苦就會慢慢淡化。
不要過分憧憬愛情的美,不要過分誇大失戀的悲。
雖然,很多有成就的人士都沒有受過很多教育,
但並不等如不用用功讀書。你學到的知識,就是你擁有的武器。
人,可以白手興家,但不可以手無寸鐵,緊記!
但並不等如不用用功讀書。你學到的知識,就是你擁有的武器。
人,可以白手興家,但不可以手無寸鐵,緊記!
我不會要求你供養我下半輩子,同樣地我也不會供養你的下半輩子,
當你長大到可以獨立的時候,我的責任已經完結。
以後,你要坐巴士還是Benz,吃魚翅還是粉絲,都要自己負責。
當你長大到可以獨立的時候,我的責任已經完結。
以後,你要坐巴士還是Benz,吃魚翅還是粉絲,都要自己負責。
你可以要求自己守信,但不能要求別人守信,
你可以要求自己對人好,但不能期待人家對你好。
你怎樣對人,並不代表人家就會怎樣對你,
如果看不透這一點,你只會徒添不必要的煩惱。
你可以要求自己對人好,但不能期待人家對你好。
你怎樣對人,並不代表人家就會怎樣對你,
如果看不透這一點,你只會徒添不必要的煩惱。
我買了十多二十年六合彩,
還是一窮二白,連三獎也沒有中,
這證明人要發達,還是要努力工作才可以,
世界上並沒有免費午餐。
還是一窮二白,連三獎也沒有中,
這證明人要發達,還是要努力工作才可以,
世界上並沒有免費午餐。
親人只有一次的緣份,無論這輩子我和你會相處多久,
也請好好珍惜共聚的時光,下輩子,無論愛與不愛,都不會再見。
你的爸爸 梁繼璋
也請好好珍惜共聚的時光,下輩子,無論愛與不愛,都不會再見。
你的爸爸 梁繼璋
繼續閱讀:天才的24個特質
2014年1月12日 星期日
[轉載] 全球成功人士的14 種好習慣
紐約時報暢銷書《Promote Yourself》作者Dan Schawbel近十年來曾訪問超過1,200位各領域的成功人士,舉凡企業總裁、作家、政治家,甚至太空人都曾與他接觸過。汲取與這些人對話的經驗,蕭爾柏整理出了這些成功人士的14個共同特點:
1. 知道去留的時機:
1. 知道去留的時機:
成功人士知道該離職、創業、或是收山的確切時機。他們有準確的直覺,並不怕在壓力下做出重大選擇。
2. 永遠做得比份內工作還多:
2. 永遠做得比份內工作還多:
完成份內工作後,成功人士會再進一步要求具挑戰性的工作,甚至會自願擔下燙手山芋。
3.不怕失敗:
3.不怕失敗:
成功人士明白失敗為成功之母,他們願意從每次失敗中學習,當所有人都放棄時,會選擇堅持到底。
4. 知道如何創造運氣:
4. 知道如何創造運氣: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不願付出的人也絕不會有好運降臨。成功人士會要求自己每天都要有所貢獻,等待好運來臨並善加利用。
5. 不設下遙不可及的目標:
5. 不設下遙不可及的目標:
成功人士會根據自身的能力及弱點設定目標,提前做好計畫並一步步實踐。
6. 對自己及行為負責:
6. 對自己及行為負責:
他們不依賴別人,懂得運用手邊的條件找出問題解決方式。若犯了錯,他們勇於承擔,找出需改善之處,且絕不再犯。
7. 創造潮流而不隨波逐流:
7. 創造潮流而不隨波逐流:
成功人士不會隨著經濟趨勢走,他們會創造出自己的事業潮流。
8. 能夠適應市場:
8. 能夠適應市場:
成功人士明白,若要在市場存活,絕不能忽視潮流、裹足不前。他們隨時都在發想新點子、學習新技術、並尋找下一次的市場焦點。
9. 善於傳達理念:
9. 善於傳達理念:
他們能精確表達自身理念,知道要做些什麼、要如何說服大眾。此外,他們也能堅持自身立場,極具說服力和自信心。
10. 只向對的人問對的問題:
10. 只向對的人問對的問題:
成功人士知道拓展交際網絡才能解決問題,他們經常寫郵件或致電那些可以提供答案的人。他們口袋中隨時都有對的問題,也從不吝嗇為他人解答。
11. 勇於走出舒適圈:
11. 勇於走出舒適圈:
走出舒適圈嘗試新事物,秉持活到老學到老的原則,才有機會成功。
12. 知道自身角色及地位:
12. 知道自身角色及地位:
成功人士不會浪費時間在那些不適合他們的工作上。
13. 著重過程更勝成果:
13. 著重過程更勝成果:
成功人士努力工作、承擔風險,即便中間有障礙,也能享受其中,因為他們認為那是人生中有意義的事。
14. 只當創造者不當消費者:
14. 只當創造者不當消費者:
他們不願成為市場上消費的那方,而是試著創造出消費者所需要的事物。
2013年12月1日 星期日
友善校園週,山達基教會讓近一千位學生成為反毒特派員
據報導,有資料顯示目前使用第三級毒品的年齡層有下降趨勢,被查獲的涉案人當中,十二至十七歲人數已居第二位,毒品正不斷的在傷害我們未來的主人翁。
人道主義者以及山達基教會的創始人 L. 羅恩 賀 伯特先生對毒品藥物的研究技術,在「藥物毒品問題的解決之道」一書,隱藏在藥物問題背後的原因這篇中,賀伯特先生說到:「當一個人停止用藥時並不代表藥物問題就此終止。使用藥物累積的效應,可以讓一個人陷入生理及精神上的嚴重傷害。即使一個人停止用藥好幾年,都仍然存有「記憶上的空白」。藥物可以快速摧毀 一個人集中思考、工作、學習的能力,甚至會完全毀掉一個人的人生。」
山達基教會反毒特派員表示,第三級毒品之所以會這麼氾濫的原因之一,就是對毒品的無知,因為當有人說吃一口保證讓你快樂似神仙、沒有煩惱,或者這樣才夠朋友的謊言時,沒有能力去辨別對或錯,導致誤用毒品。特派員希望毒品的正確觀念,從小就能扎根,適逢開學及友善校園週,特派員3號來到東區某國小進行反毒宣導活動,全校近一千位學生,同時宣誓成為反毒特派員,以幫助自己及協助他人遠離毒品,過個沒有毒品的陽光生活。
http://www.u369.com.tw/index.php/news/a1/1081-2013-09-03-06-45-17
http://www.u369.com.tw/index.php/news/a1/1081-2013-09-03-06-45-17
訂閱:
文章 (Atom)